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388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8万青年失业调查:年轻人感觉单位不公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1:3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是什么让上海目前约有8万青年人登记失业?是什么让高学历青年人相继失业?早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部分青年人自身条件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眼高手低、对工作要求高等自身原因,父母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比如,有的父母只愿孩子从事稳定的工作,有的父母因家境良好纵容孩子失业;而用人单位普遍喜爱的劳务派遣制,已经影响了一部分青年人的择业,亟须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上海青年人失业现状
2011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人约80000人,约占登记失业总数的30%。失业青年群体的主要特点是高学历化、失业周期加长,登记失业青年中约有20000人失业1年以上。
青年人失业三大原因
个人原因:一部分青年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一部分青年心态失衡,主要表现在浮躁、更愿进相对稳定的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家庭原因:不少家庭家境尚可,不需子女负担家庭责任,父母非常希望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
社会原因:不少用人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机制,让青年人感觉“不公平”、“没希望”。
上海本地人,毕业于申城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今年只有25岁,集这些优秀条件于一身,小沈毕业后两年多,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现在,小沈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要求——除了考研或是考公务员,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但在屡屡考试受挫后,她成为上海约8万名登记失业青年中的一员。在有关统计中,她还被划为两类失业人群——高学历失业青年、长期失业青年。
日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应鸿庆在上海扶持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的启动仪式上就曾表示,目前,上海失业青年群体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有两个,即高学历化、失业周期加长。
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年来,上海城镇登记失业青年人数及占比逐年上升。2011年底,约有8万名35岁以下青年人登记失业,约占城镇登记失业总人数的30%,其中,又有约2万人是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青年。
有关部门人员称,目前统计的失业人数,仅为主动在政府部门登记的人数,实际上,散布在社区中隐性失业的宅男宅女的数量还不止这些。
是什么让这8万名青年失业?又是什么让高学历失业青年、长期失业青年不断涌现?
稳定工作的强大吸引力
在失业两年多的时间里,小沈也曾经不断求职,也曾抱着只要是行政类低级文职都愿意做的想法,但她从没成功过。像身边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她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份足够稳定的工作。
春暖花香,在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已经30岁的赵静由父亲陪同前来求职,她中专毕业已有10多年,却几乎从没正式工作过,是一名长期失业青年。因为家境还不错,父母常常劝她:“家里有几套房子收租,不需要你的工资。”父母长期的思想灌输,让赵静习惯了不工作,直到最近,她的父亲才开始着急,“希望女儿能有一份简单的工作,至少将来有退休金。”
和赵静一样,30岁的王凯也因为父母“找稳定工作”的要求,失业已有一年多。王凯通过进修取得计算机本科学历,如今每天在家中捣鼓电脑。
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青年就业“启航”导师武亭曾建议王凯,IT知识更新很快,鉴于他失业时间比较长,直接应聘大型企业有困难,可以先去中小企业积累工作经验。这一建议尽管得到王凯的认同,却遇到其母亲的坚决反对:“孩子最好是进国企,那种一进去就能干到退休不用担心的企业。”
在武亭看来,不少“80后”、“90后”的青年人,都期待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其中不少正是来自家长的影响。一方面是不少家庭的经济条件尚可,不需要子女来负担家庭;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年人曾经经历过下岗、失业的大潮,不愿在子女身上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因此往往非常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个稳定的“铁饭碗”。
家长对当代青年人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在市人保局对失业青年的调查中,约12.8%失业青年坦承“家长对自己的就业几乎完全包办或干预较多”,另有约17.4%的失业青年称“(家长)会给出自己就业的意见建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在父母的溺爱下,一些年轻人逃避社会、逃避工作。武亭曾遇到一个20岁男孩,完全没有工作欲望。
劳务派遣的负面效应
26岁的王玥拥有大专学历,已经生了孩子,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已经失业半年多。
最让亲友觉得可惜的是,王玥自己辞去了中石化下属一家企业的行政工作,缴纳四金后每月到手工资2500多元。这在很多人看来确是一个不错的单位,但王玥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她只是一名劳务派遣员工,福利待遇都与正式员工有一定差距,“正式员工每年都能加薪,可是劳务派遣工就是按照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劳务报酬,努力工作也难以升职。”
辞职后,王玥通过政府职介机构求职,期望换一份新的工作。“我们为她介绍了建交委系统的一个人事助理职位,但仍然是劳务派遣性质。”武亭日前分析说,目前不少大型国企、外企都采用劳务派遣机制,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各方面操作都比较方便简单的用人机制;但对王玥等求职者来说,“觉得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员工不发生直接劳动合同关系,改由劳务派遣机构分别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定向用工合同,然后由用人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派工费”。劳务派遣工已经带来“同工不同酬”、超时加班、欠薪欠保等问题。
“我觉得自己只能一辈子在这个岗位上,只是企业的一个雇工,常常觉得自己是游离于单位之外的。”王玥说,目前,她去了一家大型超市工作,虽然听上去没有中石化的名声响,但在这里有了主人翁的感觉,成为一名正式的合同制员工。
市就业促进部门认为,虽然并非是主要原因,但劳务派遣机制确实影响到一部分青年的择业。
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岗位上实施,但实际上,劳务派遣已经很多情况下被用在长期性、稳定性甚至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岗位中。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去年10月表示,全市劳务派遣工多达132万。
对此,上海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摸索解决办法。早在去年5月,市政府就召开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工作会议,强调劳务派遣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影响到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必须有效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总体规模,逐步降低比例。
不成熟的就业心态
4月初,在黄浦区人保局组织的失业青年招聘专场会上,毕业于上海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俞愁眉不展。大四期间,他曾在中国科勒投资有限公司实习半年,负责电脑软件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可他总觉得自己只是别人口中“修电脑的”,“并不受人尊重”。他期待学成之后能找一份“更受尊重”的工作,比如软件开发。
在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武亭看来,不少失业青年学历较高,也有着远大的理想,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令他们难以接受。
“一些行政助理、人事助理的工作比较琐碎,像复印材料、接听电话这样单调的工作,就让一些年轻人觉得‘这不是自己应该做的’。”武亭分析说,但工作要一步步来,基层岗位是绕不过去的。
另一个现象是,现实的工作与理想差距让不少年轻人从就业之初,就排斥自己的工作,不愿意付出更大努力,遇到问题往往一走了之。“有的年轻人做得不开心了,招呼都不打,第二天就不上班了。”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介科科长夏丽雯说。
“这一代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很注重发展空间,而不像他们的父辈,只是埋头工作。”夏丽雯分析说,一些青年虽然有宏伟的目标,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或者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时候,心态就比较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做好眼前的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21 11:38:32 | 只看该作者
【身在职场需要改变的四种情绪】1抱怨。生气不如争气,抱怨不如改变;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心境。2推脱。没有人愿意偷懒,不过是缺乏诱人目标。3沮丧。失败是对人格的考验,沮丧是对自身能力不自信。4逃避。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更难过;失去不等于不再有,转身不代表最软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27 11:59:33 | 只看该作者
危难面前看你的胆识——如果你的上司将一股脑的难题交付给你时,不要有怨言。重用一个人之前,人们都喜欢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战而胜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7 12:00:27 | 只看该作者
【学会谈心】和老板谈心,为了赢得信任,所以要说自己的难处,要赞老板的长处,千万不能错位;和朋友谈心,为了赢得友情,所以要听朋友的难处,要点自己的长处,随即换位也行。和家人谈心,为了赢得关怀,所以难处,好处,短处,长处轮番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