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南方人事网 首页 职场充电 查看内容

我的第一份工之应届生:尝试接受“不完美”

2019-2-21 09:27| 发布者: 丁火卡| 评论: 0

摘要: 8月,2010届毕业生已经历了1个月左右的职场生活。新人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第一份工作的“困惑”与“委屈”,有的转变心态、努力学习成为成熟的职场人。有的则骑驴找马暗自酝酿跳槽之心。第一份工作究竟是为就业而就业 ...

8月,2010届毕业生已经历了1个月左右的职场生活。新人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第一份工作的“困惑”与“委屈”,有的转变心态、努力学习成为成熟的职场人。有的则骑驴找马暗自酝酿跳槽之心。第一份工作究竟是为就业而就业的鸡肋,还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奠基石,学生和职场专家各有观点。


    根据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届大学生全国平均专业对口率为62%,其中200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专业对口率为67%,对口率较高的专业大类为医学、工学、文学。从离职率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前3位专业小类是:编辑出版学、艺术设计、广告学;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前3位专业小类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装饰艺术设计。


    究其原因,麦可思高校咨询顾问马妍认为,“适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特色鲜明的专业以及一个学校的优势专业的学生专业对口和人职匹配率高,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就业竞争力强。”而中国石油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尚峰表示,他并不赞同“多数人第一份工作并不满意或不能坚持从事”这一调查结果。“北京高校毕业生的第一个工作的专业对口和人职匹配率是比较高的,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专业对口和人职匹配率以及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都超过88%”。




    专业对口 边工作边制订中短期规划


    ●李晨(化名),22岁,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届毕业生,英语专业

    目前为加拿大留学助理顾问,2010年7月入职


    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李晨憧憬的工作很像电影里的场景,“高级白领,穿着得体的套装,领导团队,独当一面,每天都特忙,但特有成就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入职之初,李晨也觉得委屈,“同事每天对着客户侃侃而谈,而我却只能对着电脑,做些杂事”。她一度也犹豫着“要不要重新去做一些大事业。”


    工作1个多月后,虽然壮志仍在,但李晨觉得内心平和很多,“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自己不懂的太多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一切都得从基础开始。”比如预订会议室、扫描资料、送文件之类的小事,李晨发现自己也每天会犯错,“有时候资料扫描错了,有时候文件发错了地方”。


    “没有人刻意告诉你干什么。”现在每天对着电脑,李晨不那么憋屈了,她每天会在网上查询很多资料,因为“肚里有货,才能应对客户咨询”。只要听到同事提及国外哪个高校,或A-level、SAT这些不熟悉的名词,李晨会很快去查资料弄明白。


    “每个人对工作都有梦想,只不过现在经历的是基础阶段。”李晨相信,实现梦想“只是时间问题”。她暗暗给自己订了短期和中期的职业规划:短期计划是积累知识,娴熟应对咨询电话和客户。“我希望自己了解的不仅仅是高校资料,考试类型,气候、地理概况,而是可以甚至细化到具体细节,比如我可以告诉客户哪条街道更适合中国人”。中长期计划则是,选定方向出国留学深造,在5-10年后成为业内资深的咨询顾问。


  【建议】


    很多人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都是本着骑驴找马和学习心态开始的。新鲜感退去后,日常事务性工作可能会占据大部分时间。对流程的不熟悉、工作方式的差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等会让职场新人感到力不从心。与实习或兼职不同,就业是真正变成“社会人”了。首先,新人要搞清企业对本岗位的职责要求和业绩考评办法,了解自己的部门和岗位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作用,其次,了解内部流程,同时多了解行业知识,勤于动手;第三,建立自信、勇于表达,但要擅于倾听,不要不懂装懂;第四,树立责任心,遇到事情提前打招呼而不是事后补救。(董一鸣,资深人力资源专家)




    专业不对口 更重视今后的职业发展


    ●闫晓梅,复旦大学金融系2010届本科毕业 

      欧唯特服务(中国)管理培训生,2010年7月底入职


    找工作时,闫晓梅的目标很明确——大企业的管理培训生,专业是否对口并不是她最关心的,“我们班很多同学找工作时会求稳定,不少去了银行,但也有些同学去了医疗、IT行业,和所学专业都没有太大关联。专业对口和不对口的人数各占一半。”


    对于第一份工作,闫晓梅看重的是“是否有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管理培训生提供的将近1年半左右的培训期对她很具吸引力,“学生最欠缺的就是工作经历和社会经历,而培训期有利于缩减转变为优秀职场人的过渡期。”而之所以选择大企业,是觉得世界500强的企业制度、管理更为规范,而且职业晋升的路径也更明晰。


    现在,闫晓梅正经历着为期1个月的入职培训,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部门工作,但她已经开始感受到职场人与学生角色的不同。“培训时模拟现场,30多个管理培训生与培训师扮演的客户进行线上交流,我发现了自己在细心程度、态度等方面的欠缺,学着适应行业思维,了解企业工作规律。”


    闫晓梅说,“真正工作之后,才领会到积累经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急功近利,心高气傲都不行。”


    入职培训之后,闫晓梅会正式开始在投诉部等部门轮岗,“以前遇到问题,学校会帮你解决,家长会帮你找借口。而现在我得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建议】


    专业不对口是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时都可能面临的选择。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并不看重学生专业,而是看重是否具有可培养和发展的综合潜质。很多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采取轮岗制度,以确定其最适合的岗位。此外,现在大企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元化,暂时可能属于专业不对口,长远来看可能契合未来的业务发展。新人可以慢慢了解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业绩评估标准等,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尹丹萌,欧唯特服务(中国)助理HR经理)



    就业指导



    对工作不轻言放弃


    ●韩尚峰,中国石油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整体而言,所学专业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专业对口和人职匹配率高些,其次,综合素质高,就业力强的同学专业对口和人职匹配率也会较高。


    如果对第一份工作不太满意,希望大学生首先珍惜机会,不轻言放弃。毕竟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第二,调整心态,适应岗位。第三,积累经验,寻找机遇。如果工作实在不适合,还是要寻找机会,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时更明确了自己适合的工作领域,职业发展也会更顺畅。



    新人学会接受不完美


    ●董一鸣,资深人力资源专家


    第一份工作和期望值的差距主要在薪水、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企业文化、专业不对口、毕业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公司实际要求的不符等方面,还有沟通渠道的不畅等。


    建议新人们学会以下几点:1.接受不完美,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对外宣称解决了所有管理问题;2.择业时要看综合性价比,如果是看上企业的某一点而加入该企业,未来也会因为同样原因离开;3.态度很重要。自身工作的态度和敬业精神会成为自己的品牌标志。4.反思比规划重要。很多成功人士走上某条职业道路都是“阴差阳错”或某个“契机”,经常性反思,重要的是自我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匹配度;5.积极的态度面对“鸡肋”工作。从不喜欢的工作中找到亮点,积极进行自我激励6.找对的人发牢骚。向成熟、仁爱,能为如何解决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的人求助,不向态度和情绪负面的人发牢骚或咨询问题。



   学生观点


    找一份好工作很难,做好一份工作更难。身边不少同学对第一份工作不满意,也有做一个月就换工作的。很大原因是他们在找工作时目的就不明确,准备不足,对企业了解也不多,选择时不够慎重。

    ——(孟陈,2010届毕业生,英语专业,文案)


    我的第一份工作去的是同专业、同龄毕业生中最好的地方。所以,对工作硬件的满意度是100%。但这个最好的并不适合自己,少有开怀,于是只做了一年便另谋他路了。很多人羡慕投行,四大之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份华丽的外表是否适合自己。

   ——(李宁江,2009届毕业生,会计专业,分析员)(


返回顶部